曹操和桃——虚构文艺创作背景设定指南导论

Caocao and Peach

曹操和桃——虚构文艺创作背景设定指南-导论 Caocao and Peach: An Introduction of A Guide to Background Settings in Fictional Creatives

文艺

By GreatBaron. 2023.July.22

秦时明月汉时官

假如你正在写一部虚构穿越小说,比如,一个背景设定在秦朝的武侠爱情故事;突然,一个刚刚讨论到的角色出现在了主角一行人面前;你笔下的人物情不自禁说:“真是说曹操,曹操到啊!”

这时,如果你的读者稍微用心一点点,他或她可能会产生疑问:为什么一个秦朝人能够知道曹操?更糟糕的还有,假如你的故事足够无聊,那么这一点会被批评家们紧紧抓住不放,作为大肆宣传你是一个不学无术的装腔作势之人的显要例证。这不仅在情绪方面上令人不适,而且,从实用主义上讲,也极有可能会对你的商业收益造成负面影响:你潜在的读者会因为朋友的不推荐而不去购买你的作品、你之前的出版商可能不会继续与你合作、你的名字被当成业内的笑柄…… 所幸以上只是我的想象,现实中如此情形很少发生。虽然如此,避免出现时代错乱(anachronism),仍然是在虚构创作中重要的一件事情。

但是,为什么呢?为什么要如此过分严肃?几乎所有的作者都会采用自己的母语进行虚构创作;既然我们都能让秦朝人说现代普通话了,为什么就不能让他们说说曹操呢? 原因非常简单:

  1. 所有人都擅长且只擅长自己擅长的事情
  2. 大多数人都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总是喜欢揪住细枝末节而忽视整体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作者不可能总是对所有专业所有领域都精通;他或她在进行创作时,自己熟识的领域可以提供大量经验性知识,他或她不了解的领域则只能通过查阅资料浅尝辄止,基于刻板印象进行僵化补全,更恶劣的还会完全基于自身的社会经验性认识进行大胆的、天马行空的演绎重构(比如笔者在本文第二段的想象)。因此才会出现诸如“唐朝锦衣卫、纽约刑警大队、芝加哥人民医院”这类的皇帝的金粪叉、火箭的水洗煤,这些秦朝的曹操们。这种包含时代错乱在内的技术性错误,我们统称为写实不实(realistic insufficiency),或叫现实错误(irreality)。

当且仅当作品受众的经验范围和作者完全重合时,他们才不会感到这些现实错误的违和感。否则,只会在他们共同不熟悉的部分内获得一致性。例如,律师或其他法律工作者在观看电视剧时,面对剧情里的各种法律理论、实务问题可能会滔滔不绝评论细节、不厌其烦重复作者的不全面性;但是对其他领域则会认为作者写的还行。同样的这部电视剧给医护工作者看,他们很少对着里面的法律问题喋喋不休,但是却能精准地指出涉及医疗方面的错误。我有一个朋友,他甚至连天上的星星都不认识几个,却能对一部涉及天体物理的电影赞不绝口,并作出其是“硬核科幻”的高度评价;同样是这个朋友,但是在观看另一部历史动画时,却能以近乎专业的态度发现该片存在现实方面的技术性错误。

也就是说,正是因为你的作品足够优秀,所以你的读者们才尝试尽其所能地指出你的不足之处,以至于他们甚至不得不搬出自己的“高等知识”来为其背书;这类高等知识,很多时候是以他们的专业为代表的自身的充分经验。那些质量低劣的作品:要么其受众也是低劣之人,和作者完全重合以至于他们在自己的领域里夜郎自大;要么就是读者直接看出了作者水平极低没必要在上面浪费时间,当个快餐读物凑活着看就是了。

(恰巧历史这个东西,有个弊端,那就是一无所知之人哪怕只要偶然知道一点点,也会误以为自己知道非常多,然后来四处展示自己知识上的幻觉中的优越性。)

因此,有人对你的作品在技术性方面提出问题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这意味着,他或她是喜欢你的故事的,只是对设定上有所不满,而且他或她免费帮你指出这种设定上的bug. 他或她喜欢你的作品的灵魂,他或她希望你能完善作品的细节,取得更好的成就。

怎么办?

现在,一个英语使用者打算写一部架空世界的设定,然后某一时刻,他或她提到,里面一个角色喜欢吃“桃子”,在英语里,桃子,他或她想当然写下了“peach”这个词。这里有什么问题么?这里有一个隐含的陷阱:词源学会和现实世界现实历史产生令人恼怒的关联。这种关联在西方语言环境下尤为常见,在我国则主要体现在外来词上。具体而言,peach 一词来自拉丁语 malum persicum, 拉丁语又借自希腊语,字面意思是“波斯果”——因为桃子的原产地是中国,希罗世界的人通过波斯获得桃子。那么,作者笔下这个角色说英语,该角色是希罗世界的后人么,他们的世界存在波斯吗?这种词汇在英语里很多。作者为了避免这种尴尬,改让角色喜欢吃 杏 apricot 算了——但考虑到杏的学名还是有风险,(Prunus armeniaca 种加词字面意思是“亚美尼亚的”) ,还是改吃 lychee 吧。行文至此,大家可能会觉得难以接受,这未免也太草木皆兵了,如果我让我的角色在架空世界吃 萝卜、茄;我们不会感到有任何现实错误的嫌疑,毕竟联系是普遍的,我们无力也完全没必要创造一个和我们的真实世界毫无任何关联的世界模型。

的确,这正是我们接下来要说的:现实错误 是存在程度高低的,不同的创作者和作品受众对其敏感度也是各不相同的。例如,你穿越到宋朝,问身边的人现在是什么时间,她回答你“现在是北宋。”,正当你疑惑之际,旁边又有一位路人补充道:“太平兴国四年,也就是公元 979年。”……这里的错误就太明显了,除非你的受众能接受你是在暗示他们这两个人也是穿越者。(其实这里还存在另一个下文会提到但不在本文讨论范围的错位类型:逻辑错误 illogicality. 试想,有个人忽然问你现在什么时间,你会回答他是2023年,还是回答他星期几、或者几点几分?)其实即使是古人,有的时候,也经常因为各种原因,采用一些时代错乱,最常见的就是官职经常借用旧称,以至于时间长了,这种借称也成了社会认可一种通称。如:唐代有时称工部作“水部”(水部其实是工部下辖的一个分支部门)、大多数时候称同平章事作“宰相”、苏轼在词里写“为报倾城随太守”。这些都是无关痛痒的,甚至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现实错误,这是世界复杂性的体现。显著轻微的现实错误,在虚构创作中几乎不可避免;所以,我们只需要避免中高程度的现实错误就可以了。

也就是说,我们要先区分开错误的类型,然后再分情况讨论,这样既避免了没有头绪的四面树敌,又可以节约时间和精力。

接下来我们尝试按照下列顺序进行:

  1. 分层理解虚构作品构成要素的地位
  2. 系统构建错误类型的关系结构,并对具体的现实错误类型进行归纳分析
  3. 根据 2 的分析结果,尝试不同的解决策略

虚构作品的构成要素

(意识流作品不在讨论范围内)

任何虚构作品对外是一个整体,对内则由各种元素有机构成,这些元素的表现决定于该作品的物质形式。我们称构成一个件虚构作品的全部内部元素为该虚构作品的构成要素。对文字作品而言,构成要素包含该作品的全部文字、作者在该作品创作时产生的“内部数据”(例如,故事中的暗示,作者自身应当有一个合理的解释,这个解释就是内部数据)以及该作品被表达出来时的表达形式(包括作者对外声称的某些设定、单行的补充材料甚至作品本身的排版方式)。

这些写出来的文字,字里行间暗示的信息和我们头脑中的设定,在创作阶段,我们只需要关注4个元素:

另外还有一个无法避开的基本元素,那就是 行文和笔法 ,你采用什么语言文字,什么写作风格。你其他所有的元素都必须借助这个基本元素才能变成文字(或者口头作品);否则你就只是在聊天或者在头脑里做幻想的白日梦。

就像4个重要元素必须依赖基本元素一样,各个元素也不是彼此孤立的,它们之间存在联系,互相关联。尽管基本元素是其他所有元素的底座,但其实它在作品里的地位却并非最高的——原因很简单,进行虚构文字作品创作的作者,几乎都会写字或说话,基本元素也许叫“入门元素”会更合适——但仍然十分重要,相信你有这样的经验:同样的一个笑话,有的人讲大家笑得前仰后合,但换个人讲可能就没那么好笑。

以两阶层的角度来看,故事情节、叙事结构属于 深层概念,这个层级负责你的故事的逻辑运行和意识传递,是你的故事的底层逻辑和顶层设计;背景设定和行文属于 浅层概念, 这个层级执行你的故事的外观表达和进程,是你的故事的外在形体,是你给受众的屏幕。而人物元素是沟通两个层级的使者。

空有伟大概念和宏大叙事目的却没有优美的文笔支撑,自洽的故事设定的东西只是一个虚无的雄心壮志;没有动人的故事情节和延宕起伏的推进展开的东西只是一套华而不实、自我感动的设定笔记。

分层理解虚构作品的元素:

元素 价值地位
故事情节 核心、灵魂
结构 骨架
人物塑造 肉体
行文,笔法 皮肤、表情、声音
背景设定 发型、化妆、服饰

现实错误的类型及其分析

依据对故事元素两阶层理论的理解,我们可以把错误分成两个大类,即:

逻辑错误包含了 深层元素的所有错误、和人物有关的错误以及浅层概念中的行文错误。如:剧情不连贯、剧情矛盾、人物的行为缺乏常理,且没有进行铺垫、解释、暗示、人物的转变割裂了故事的整体性、行文混乱。逻辑错误包含所有不涉及现实性描写的不合逻辑的部分。

现实错误单单指与故事剧情、发展、人物性格无关的,背景设定上与现实或既有设定不符合的部分。

同理,这两种错误也不是绝对对立的,存在竞合的情况。例如,假使你写到“一人一口吞一大象……”,这就既属于缺乏常理的逻辑错误,又属于违反生物学知识的现实错误。

根据我们接触到的大量虚构作品,常见的常见的现实错误可以分为“硬”,“软”两种大类,以是否涉及自然科学为判断:

硬的现实错误常见的有:错误利用弹性势能、滴血认亲、对现实中存在的草药或毒药错误展示和使用……软的现实错误有:错误的称呼称谓、官职、服饰、公文、法律、不可思议的物价和大宗财产的夸张……后者甚至大家见得多了,都已经认为这是属于“显著轻微的错误”了。

如前所述,我们对这些错误类型要区分程度;同时,注意这个程度并不是静止的、绝对的;在一部作品中属于轻微的现实错误,放到另一个作品里可能会变成严重的现实错误;而且创作者本人的动机、目标受众不同,错误程度的划分标准也会不同。因此,划分错误程度其实是一个相对主观的过程。

桃避还是面对?

如果一个错误在创作时,就已经被作者注意到了,那么,作者是有能力消除该错误或者降低严重程度的。这就是我们的终极目的:帮助作者发现错误,提供消除错误或降低错误严重性的指导方向。

3种思路:

  1. 保守主义
  2. 折衷主义
  3. 激进主义

如果一个错误,作者无力或不想耗费心力去解决,那逃避不失也是一个好办法。保守主义的策略就是:尽可能地回避现实错误。保守主义还可以依据回避的方式划分为消极保守主义和积极保守主义。消极保守主义者是完全避开问题,直接在错误依附的基本元素,即直接删去对应文字。这种删减在不影响故事情节的前提下是完全可以接受的。积极保守主义是最值得学习和推崇的方案,该方案尝试去学习理解该错误对应的现实知识后,给出一个符合整体结构的解决方案;如果做到极致,是可以完全消除现实错误的。但积极保守主义不是万能的,它无力于解决那些存在性冲突的问题,只能滑向消极保守主义或者转头折衷主义。

如果一个错误,除非使用消极保守主义才能消除,但作者又不愿意花费精力或不忍心彻底删除,那么可以采用折衷主义,即承认该错误,但给出一个合理的“文本外解释”。这是几乎所有虚构作品都不自觉地采用的以及受众都默认的一种方案。如,为什么秦朝人要说现代普通话?为什么外星人讲英语?折衷主义者可以做出如下解释:“因为你看到的这个故事,是经过作者翻译的,翻译成了你现在看到的这个样子,他们本来的确是说古汉语和外星人的语言的……”。折衷主义试图给错误提供一个合理的外衣,而不讨论这种外衣是否合理。如果连这种外衣都不想找,那就是激进主义。

激进主义分两种,自信激进主义和自卑激进主义。前者拒绝对错误给出合理解释,完全信任自己故事的精彩程度和受众的容忍力。这是只有高手才能享用的特权。只要你的故事足够精彩,那么背景设定上的细枝末节确实可以忽略不计。自卑激进主义是一种精神病态;一个优秀的创作者应当避免沦为这种既傲慢又胆怯的愚蠢之徒。持该种心态的人在读者指出他的现实错误后,不能虚心接受,反而沉醉在不承认错误的自我欺骗中。

现在假如有这样的文字,一个人物生活在古罗马共和末期,然后作者写:

他花一美元买了一块巧克力蛋糕……

消极保守主义者会写:他买了一块面包。
积极保守主义者查阅资料、合理重构后写:他花两个阿斯买了一块面包。
折衷主义者会写:他买了一块面包,花了一点小钱。
自信积极主义者不会修改,会说你接着往后看,会忘了这点的……

展望

现实错误的类型多种多样,我们接下来尝试,归纳常见的故事背景涉及的内容,创作一个参照系统,方便我们日后进行虚构创作时,直接根据这个参照系统快速获得解决方案,从而把精力放到更重要的故事情节上,而不是迷失在细节中。

TODO-list:


附录A.关于自信激进主义

自信激进主义……完全信任自己故事的精彩程度和受众的容忍力。这是只有高手才能享用的特权。

虽然本文的目的是帮助大家避免现实错误,从而创作出优秀的背景设定,但是不要本末倒置,如果你的故事情节本身十分夺人眼球,那么,你大可以完全无视任何现实错误;就好比一首诗内核好,完全可以忽视平仄声韵的规则框架。故事为王,Fabula est regina! 你必须把故事情节放在第一位,不要卖弄自己的专业知识,不要沉浸在设计各种奇幻生物、撰写不存的朝代世系的自我感动中;然后拿着这些半成品出来当伟大心血。我并不是说这些东西不好,恰恰相反,我自己也很喜欢这些设定集,但是,这些只是外在,正如同一个游戏不能只有美术作画,一个优秀的虚构创作不能仅仅是一套华丽但空洞的外壳。读者是想读一个有趣的故事,不是想看经济学专注,不是想学怎么计算机编程,不是想读一份历史材料文集;更不是想读一套空洞的、绚丽但没有内容的世界设定——除非他或她想抄袭这套设定用于自己的故事。

Download: Caocao-and-peach.PDF

Posted by GreatBaron on 22 Jul 2023

last updated at 2025-02-21 22:05 (GMT +8)
©GreatBaron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Email GitHub